以優質環境為科技人才培力,共創醫護智慧產業新未來

· 媒體報導

於高齡化浪潮與現代人重視健康的風潮下,看好醫療遠距照護的未來發展,衛利生物科技在2017年創新研發出CMATE(心美特可攜式心電圖儀)二代機CHI-100,及其搭配使用的遠距照護投放系統,精密監控健康數據,目前這套軟硬結合的健康照護系統使用人數已超過5千人;2019年將大舉進軍歐洲與中國市場,未來可望創造出可觀產值。

broken image

企業出題,邀請學研能量為產業解題

掌握領先技術,年燒一億打造出這套跨國界健康照護系統的幕後推手,就是衛利生物科技董事長劉大照,早在12年前,他就與全球知名遠距醫療照護集團英商康舒妥(Tunstall)展開合作,導入歐美風潮,積極推動智慧型遠距照護事業。

當時臺灣IT產業正走向思考轉型的關鍵時刻,電子代工產業陷入毛三到四的低毛利瓶頸,許多企業開始對代工的未來產生質疑,積極地想要推出自有品牌,劉大照也在如此時空背景下,重新思索企業的前景。

為了因應趨勢,他區隔原有的美妝保養品研發與銷售事業,全新建立一支20人研發團隊,裡面蘊藏著電機、資訊、管理、經濟、人文等各領域人才,目標是做出一套技術先進、符合消費心理需求,並兼具美感與實用價值的健康照護居家投放系統,目前這項產品已獲得Intel認證,成功跨上國際合作平台。

行政院於今年1月18日提出4年期的「台灣AI行動計畫」(2018-2021),其中吳政忠政務委員指示經濟部規劃透過以戰代訓,「產業出題x人才解題」AI實兵培訓機制,幫助企業拓展AI創新應用。衛利生物科技順勢提出「應用CNN(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, 卷積神經網路)技術發展二維心電圖特徵影像進行病徵分類,並找ECG(心電圖)和血壓的關聯性以及HRV(Heart rate variability, 心率變異性)的特徵應用」的主題,希望透過由公協會與學研單位共同組成的輔導團隊幫助下,導入AI類神經網路學習以使用ECG來進行病徵分類、估計血壓數值、HRV,找出亞健康與各種慢性病徵應用指標,增加健康照護使用的便利性,為產業發展挹注新動能。

劉大照笑說:「以戰代訓的模式,一方面加快企業的發展腳步,另一方面補足我們既有研發人才不足的困境,讓我們對產業前景更加樂觀。」

 

從優勢和需求出發,吸納多元人才

面對打造智慧臺灣議題,劉大照的體會是:「臺灣並不需要把所有人工智慧照單全收,而是要先思考到底臺灣的優勢與需求為何?」以衛利生物科技的模式為例,首先了解臺灣已培養出許多優秀醫療、理工人才,再觀察到遠距照護已是全球風潮,於是進一步思索能否結合這兩方人才資本,創造出經濟產值。

談到人才培養,劉大照感觸良多,智慧產業需要的人才可不光只有寫程式,這中間還會牽涉到對社會氛圍、消費心理與營運管理等面向的了解,因此劉大照在人才招募上從不設限學科背景,他笑說:「當人才進來後,發現自己缺少了什麼,他們自己就會去主動學習,動機更強。」

 

建立智慧制度,降低人才移動成本

此外,劉大照認為臺灣軟體產業最大的成本之一就是人才移動,譬如A工程師幫A企業設計出一套A系統,不到兩年就離職了,這時A企業又必須花一番功夫才能維持A系統作業,甚至所有工作又必須重新來過,於是在不斷訓練,又流失人才的過程中,企業無形會付出更多成本。

 

但為何企業留不住人才?「政府與企業要共同找出解答,」劉大照指出,雖然政府積極以政策厚實人才實力,但成功關鍵在於,政府要先協助企業將人才激勵措施與企業資產有更好的連接,產官學才能一起動起來。譬如明訂制度,讓企業具有打造理想工作環境的意識,才能持續吸引全世界人才到臺灣創造未來。

對照12年前的大膽投入,如今因應物聯網崛起、AI智慧技術大躍進,遠距健康照護已具備成就產業之實力,對此,劉大照不忘提醒政府在建立智慧產業前,應先建立一套智慧制度,「有了明確制度,企業才能有所依歸,就能從中找到自己的活路。」面對智慧臺灣未來發展,劉大照深具信心,也期待在大家共同努力下,從臺灣到世界,迎向嶄新未來。

 

出處:天下雜誌